仙居搜服网

工信部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: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图

2024-10-04 23:10:16

先进制造业·导读

8月27日消息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《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4版)》(以下简称《建设指南》)。

《建设指南》明确,到2025年,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,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先进团体标准,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,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,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。

工信部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: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图

在应用标准上,《建设指南》提出,要结合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特点,提出面向各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指南。具体来看:

1、农业

面向农业应用场景,规范环境监测系统、远程监控系统、生理特征监测终端等技术参数、协议接口、采集数据目录等。

2、工业

面向工业物联网设备平台的研制、生产、应用,规范工业制造中信息感知、自主控制、生产环境监测、设备健康管理、物料实时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。

3、服务业

面向家居等服务业应用领域,规范相关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和接口要求、平台的功能和技术要求、设备的管理和监测要求、数据的处理和融合要求。

《建设指南》还提到,要深化国际合作。加快物联网国际标准转化,提升国内和国际标准关键指标的一致性程度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、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、国际电信联盟(ITU)等标准国际化活动,携手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。

工信部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: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图

展开全文

全文如下:

一、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

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 *** 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,实现人、机、物的泛在连接,提供信息感知、信息传输、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,在推进新型工业化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 *** 强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物联网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感知技术、 *** 与通信技术、数据处理技术等。其中,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、条码识别、二维码识别、射频识别、音视频采集、高精度定位等技术,负责实现数据感知、采集和获取; *** 与通信技术包括协议、接入、组网、融合等技术及设备,负责实现数据传输;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信息模型、数据分析、数据存储与管理、数据融合、数据接口等技术,负责实现数据交换共享、信息协同。同时,在实时业务、应用智能、数字化管理等需求带动下,催生出边缘计算、物联网操作系统、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,并与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,实现全面感知、泛在连接、安全可信、智能应用。

经过多年来快速发展,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庞大市场规模,在技术创新突破、行业融合应用、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。伴随新兴技术持续演进、行业应用融合发展,亟需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,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。

二、总体要求

以 ***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认真落实《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(2023—2035年)》,加强物联网标准工作顶层设计,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工作协同,统筹推进标准的研制、实施和国际化,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到2025年,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,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先进团体标准,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,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,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。

创新驱动,应用牵引。加快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,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,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。面向行业应用需求,协同推进物联网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研制,加速构建规模化、集约化的物联网产业生态。

系统布局,急用先行。统筹推进物联网各类型标准研制,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,持续完善标准工作体系。聚焦物联网技术创新、应用场景开拓、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需求,加快基础通用、关键技术、测评 *** 、典型应用等标准研制。

协同推进,开放合作。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方、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力量,加强跨行业、跨领域工作协同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效衔接。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标准国际化活动,积极贡献中国方案,共同制定国际标准。

三、建设思路

(一)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

物联网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、技术标准、建设运维标准和应用标准等4个部分,见图1。基础标准是物联网的总体性、框架性标准,为其他各类标准提供基础支撑;技术标准是物联网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融合技术标准,为实现物联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;建设运维标准是物联网系统规划、建设、运行、维护的标准,以指导各行业推进物联网系统建设和规模化部署应用;应用标准是面向行业具体应用需求,对其它部分标准的细化,支撑各行业发展。

工信部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: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图

图1 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图

(二)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

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由基础标准、技术标准、建设运维标准、应用标准等组成,如图2所示。

工信部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: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图

图2 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图

四、重点方向

(一)基础标准

包括术语与分类、架构、标识、测评、安全可信、管理等标准。

1. 术语与分类

用于统一物联网技术、产品、服务、应用等相关概念、分类和描述。

2. 架构

用于规范物联网的构成,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,包括物联网参考模型、系统架构等标准。

3. 标识

用于规范物联网领域各类对象的标识编码、注册、解析,包括标识编码、编码格式、对象元数据、解析系统等标准。

4. 测评

用于规范物联网设备、系统的测试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,包括物联网设备及系统一致性、互联互通、互操作、环境适应性等测试要求,以及物联网系统功能、性能、能力成熟度等测评指标体系与 *** 。

5. 安全可信

用于规范物联网终端、 *** 、平台(系统)、网关等关键构成部分的安全、可信要求及保障措施,包括物联网安全架构、安全分级、终端安全、传输安全、数据安全、平台(系统)安全、安全管理等标准;物联网可信架构、可信分级、身份可信、数据可信、系统可信等标准。

6. 管理

用于规范相关责任主体对物联网基础设施的管理要求,包括物联网感知设施管理、 *** 设施管理等标准,以及规范物联网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相关标准。

(二)技术标准

包括感知技术、 *** 与通信技术、数据处理技术、融合技术、射频与电磁兼容技术、边缘计算技术、物联网操作系统、数字孪生技术等标准。

1. 感知技术

用于规范物联网信息感知、采集、获取等相关技术,包括传感器、条码识别、二维码识别、射频识别、音视频采集、高精度定位、无线感知、无源感知、融合感知等标准。

2. *** 与通信技术

用于规范物联网 *** 架构、设备、协议、接入、组网与融合等相关技术,包括物联网卡基础安全、硬件类型、使用规范等标准;物联网 *** 接入设备、交换设备、网关等 *** 设备标准;短距离无线通信、移动通信、有线通信、海上通信、水下通信等通信技术标准;无线传感网、无线个域网、无线局域网、低功耗广域网、卫星物联网、确定性 *** 、时间敏感 *** 、软件定义 *** 、 *** 功能虚拟化、IPv6等 *** 技术标准;物联网接入公众 *** 或专用 *** 的 *** 接口标准;异构物联网互联、配置、协同、调度、互操作等 *** 融合标准。

3. 数据处理技术

用于规范信息模型、数据分析、数据存储与管理、数据融合、数据接口等技术,包括数据字典、元数据、物模型等信息模型标准;协同信息处理、规则引擎等数据分析标准;存储结构、数据生命周期管理、数据治理等数据存储与管理标准;数据汇聚、感知信息融合等数据融合标准;数据交换共享、人机交互、数据互操作、数据可视化等数据接口标准。

4. 融合技术

用于规范物联网系统设计及应用过程中关联的相关技术,包括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分析、分布式计算、分布式存储等大数据融合技术标准;资源虚拟化、分布式资源管理等云计算融合技术标准;数字身份、数据上链、共识机制、轻节点或多节点组网等区块链融合技术标准;物体运行机理模型、边缘智能、模型压缩、联合学习、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融合技术标准。

5. 射频与电磁兼容技术

用于规范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频率使用、射频性能、电磁兼容性能,包括物联网设备和系统射频技术要求及测试 *** 、电磁兼容要求及测试 *** 等标准。

6. 边缘计算技术

用于规范物联网边缘数据采集与处理、边缘设备、边缘平台、云边端协同等技术,包括边缘计算通用要求、边缘数据接口、边缘数据管理、资源配置与协同、边缘节点、边缘网关、边缘控制器、边缘智能等标准。

7. 物联网操作系统

用于规范物联网操作系统的通用基础功能与技术要求,包括操作系统架构、内核及驱动接口、系统服务、资源共享与虚拟化、分布式协同、应用开发框架、安全性等标准。

8. 数字孪生技术

用于指导基于物联网的目标实体与数字实体间交互映射、仿真、分析、辅助决策等,包括数字孪生参考架构、面向不同系统层级的功能与性能要求、数据交互与接口、性能评估及符合性测试等标准。

(三)建设运维标准

包括规划设计、部署实施、运行维护等标准。

1. 规划设计

用于规范物联网系统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总体要求、关键流程及相关技术,包括针对物联网感知设施、 *** 设施、平台、终端等不同对象的规划设计相关标准。

2.部署实施

用于规范物联网系统整体建设和部署实施要求,包括产品选型要求、设施设备部署要求、验收及交付规范、实施保障等相关标准。

3.运行维护

用于规范物联网各类系统、平台、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状态监测及维护相关要求,包括物联网各类对象的运行维护通用要求、运行监测指标、故障诊断 *** 等相关标准。

(四)应用标准

结合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特点,提出面向各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指南。

1. 农业

面向农业应用场景,规范环境监测系统、远程监控系统、生理特征监测终端等技术参数、协议接口、采集数据目录等。

2. 工业

面向工业物联网设备平台的研制、生产、应用,规范工业制造中信息感知、自主控制、生产环境监测、设备健康管理、物料实时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。

3.服务业

面向家居等服务业应用领域,规范相关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和接口要求、平台的功能和技术要求、设备的管理和监测要求、数据的处理和融合要求。

五、组织实施

一是加强统筹协调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,推动物联网全产业链上的企业、高校、研究机构等加强标准化工作协同。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、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作用,加强跨行业、跨领域的多标委会技术协作,共同构建先进适用的物联网标准体系。

二是完善工作体系。建立物联网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,在科技项目中强化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,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,提升标准水平;加强物联网标准验证检测、成果转化、数字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鼓励地方出台物联网标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。

三是加强应用实施。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、标准化组织、行业协会等的作用,开展标准宣贯活动,组织开展物联网标准应用试点工作,通过优秀案例的遴选,形成更佳实践,促进标准应用推广;建立物联网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制度,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,保证标准的适用性。

四是深化国际合作。加快物联网国际标准转化,提升国内和国际标准关键指标的一致性程度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、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、国际电信联盟(ITU)等标准国际化活动,携手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。

相关阅读

★中国最牛的50家科技公司(完整名单)

★2024最新世界大学排名发布

★埃森哲发布《2024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》 | 附下载

声明

来源:工信微报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,并不意味着证实其真实性,也不构成其他建议。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。本文编辑:微明

投稿及商务合作:13386409839(同微信)

微信号:amdaily

好文!必须点赞

作者:admin分类:传奇手游开服表浏览:22评论:0